換框的智慧:換框的背後,是看到事物核心的本質

大家是不是很常聽到「轉念」、「正面思考」的鼓勵話語,有時候過頭的「正向」,反而有種不切實際的毒雞湯感,甚至會被以為是上了什麼「邪教」的課程。
我是一個對於「過度正面」感到不舒服的人,但隨著年紀的增長,閱歷的多元,也逐漸理解何謂轉念,以及為什麼有些人可以化悲傷為力量,又或是幽默看待很多事情。
隨著思維上的多元,以及不斷的與人對話交流,我也開始理解,原來同一件事情,可以有那麼多的詮釋方式。
直至前幾年學到NLP技術中,一種稱為「換框」的技術,讓我覺得讓「轉念」這個行為,逐漸成為一種能力。
更可以理解真正的正向,並非「否定」與「忽略」,而是能在單一觀點,切換更多視角來理解事實。
就是NLP技術裡提及的「換框」,透過改變看待事物的詮釋方法,不同視角、情境、意義,來改變我們對事情的解讀,進而調整情緒、思維與行動模式。
在生活中,不論是正向的勵志文章說的「轉念」、還是喜劇演員的「幽默」,不論大家有沒有學過NLP,換框這個技術,其實普遍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。
一、幽默的力量:意義換框
我自己是一個很喜歡看喜劇的人,不論是冒犯喜劇的Roast、還是大家既想笑又害怕道德譴責的地獄梗,在笑的過程,那是一個很複雜的心情,既被那個預期之外反差給逗樂,又突然意識到自己原本的預期答案,我笑完之後,總會有種聖人時間來意識到:「啊,原來我是這樣想的」的心情。
然後一面吐槽喜劇演員,怎麼可以如此精妙的找到世界荒謬的地方。
最近蔡康永在上百靈果的Podcast提及:「幽默感是對待權威最好的力量」
「因為它拿來唬大家的那一套,是對抗不了好笑這件事情,一個人在做很神聖的事情,底下只要有一個小孩,噗吱一聲笑出來,那神聖光環就破掉」
幽默或是喜劇,就用到了「意義換框」,權威是一種唯一答案,也可以是我們心中的道德框架,彷彿只被「某種價值觀」允許一種意義的詮釋。
如果可以有兩個答案呢?甚至三個呢?為何只能有一種詮釋呢?同一件事情不同的詮釋,意義可以很多種。
甚至是方向上的變化,如果是負向的意義,我們就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:「這件事情有沒有正向意義的可能性?」,在樂觀之餘,用負面來提醒自己風險;而在悲觀之餘,用正向來提醒好的可能性。
二、換框的智慧
如果你開始上手了,開始對自己提問了,你就會發現換框有無數種方法與形式,許多你過往堅信不移的信念甚至是事實,就有機會開始鬆動,開始有無數種新的發展空間。
換框這個技術,重要的不是換框本身有多厲害,而是「保持彈性」的思維,以及適當的「質疑」,我認為最重要的是:
「換框的背後,是看到事物核心的本質」
我們要練習穿越「詮釋」,並引導眼前的人,或是自己,能夠不被詮釋給侷限住,並有耐心的一步一步的觸及到人事物的核心。
幫助眼前的人,可以看到更深層的自己,或是找到自己原本的力量。
希望今天的文章,可以幫助你,看到更多面向的事實,跨越原本的限制! 如果你喜歡今天的文章,歡迎分享出去!有任何的想法歡迎跟我們說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