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業倫理重要嗎?二大關鍵職場思維,帶你脫離學生思維

2024-09-07


為什麼我們需要職業倫理?專業一定要有倫理嗎?

職業倫理,又可以稱為職業道德、職業原則、或是工作原則。

每個人的專業態度可能都很不一樣,有些人可能是很強調君臣的上下層關係、有些人則是強調專業思維、有些人可能是強調利他與理念。

長久會發現,個人的專業倫理,影響著每個人的工作態度,且是自發性,且與年資和世代並沒有一定的關係,有些人就算是年資很長,也在工作態度上也可能與剛初入社會的年輕人差不多,所以工作態度更可能是受到自己性格、價值觀,以及環境團隊的制度與價值觀影響。

態度就是我們在看待一個人在職場上是否足夠成熟,也是本文想要特別討論的。

關鍵1、你是否對自己的專業呈現負責?

敬業度、工作責任感、以及當責精神都是專業承諾的行為表現。當你越來越知道自己專業的難度,以及你的專業是怎麼學習而來的,你越對自己專業有高度的認同感,你表現出的敬業態度就會讓人信任。

我在職場上的財務會計的前輩,就堅持自己經手的數字一定要正確,不然他過不了自己的專業要求,他認為這是一個基本的專業表現。

以我為例:

1️⃣人力資源:透過合理的人力資源的分配,幫助企業的組織效能提高,進而為公司獲利成長。如果我放任公司的員工的衝突及不適任發生,我會很生氣且自責,重新檢視招募、績效、各個環節自己還能努力哪些部分。

2️⃣職涯諮詢師:幫助個案進一步的釐清自我,深度認識自我特質、價值觀和能力,幫助他邁向自己人生想要前進的方向,個案的利益是最重要的,他如果因為我的諮詢而有所成長,那我就不該收這筆錢,或是我不該自稱自己是職涯諮詢師。

而在其他特定職務也會有該職務該有的自我要求:

  1. 財務與會計師:自己做的帳都要對,任何一點帳上的錯誤都不能犯
  2. 品牌與行銷:發出去的文案、視覺圖、網站設計都要符合公司的理念
  3. 人事行政:所有人事決定都應該符合勞動法規,避免讓公司踩到違法的風險
  4. 採購與業務:不該有違法為了自己私利,圖利特定廠商,應該是以公司利益最大化為原則


專業承諾,看的是最終效果和結果,而非自己有幾張證照、學校分數有多高、學歷有多高、知識面相有多深,而是你端出的最終成果是不是這個專業所要求的。

如何建立自我要求呢?

專業承諾會有三個層次

  1. 我喜歡⬛⬛專業
  2. 我具備⬛⬛專業
  3. 我是⬛⬛專業者


從興趣→行為→能力→身分認同,從內心的喜好、練習成為能力,以及發自內心的專業工作者的自我要求,這個真的勉強不來,是需要一段時間的自我探索、行動,最後真的覺得這是自己要的後,再為自己許下這個承諾。


當你完成這個進程之後,你會發現你會有股很強力的驅動力來促使你,成為一個你心目中的專業者。


關鍵二、你的承諾是否能讓人信任?

這個是我覺得台灣企業比較不在乎的點,光是很多中小企業的勞動契約的瑕疵就足以讓我嘴上好幾天,但如果工作內容與專業期待是被寫入契約承諾的,或是口頭承諾,其實都是非常重要的。

只要講出:「沒問題,我會做到的」、「沒問題,我會盡力的」、「我知道了,我會處理的」

後續如果沒有做到時,我們在職場的信任度就會被打折扣,或是讓主管難以信任你。同樣的,身為主管或老闆,出爾反爾、不尊重員工、壓榨勞力的主管或企業主,欠缺管理專業及承諾,如果無法在行為上履行承諾,也會被下屬漸漸的冷淡且不信任。

就算你是一個品性不佳老闆,有一些羞辱員工的行為,但你極度守信,薪水固定會發、員工績效做出來也會慷慨地給予獎金,那你底下的員工也會留下來,只是特別擅長扛罵,但績效很好的團隊。但你如果是濫好人老闆,平常尊重員工,但你很常爽約,薪水有時候會拖欠,說好的尾牙發不出來,就算平常多溫和照顧員工,但說好的不兌現,就很容易讓員工漸漸不再信任你。

承諾是說到做到,做不到的,不要說,努力後真的做不到,要告訴對方,甚至真誠的道歉。

所以,你會發現:

「承諾需要專業,而專業的自我要求才有承諾的底氣」

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特別好合作的特質,因為他們具備職業倫理,你可以很放心地找他合作,他會端出很好的作品給你。

兩個關鍵思維,是作為一個專業工作者的人生大功課,儘管工作態度在不同世代會有不同觀點,有些人認為不要遲到、要盡力配合公司期待是敬業的表現,以及更細節的原則可以更進一步的討論。


而當我們有了專業倫理與自我要求後,我們的視野與標準就不會只侷限於自家公司,而是放眼整個業界,更不會受限於你的主管,當你持續追求著專業的原則,我們也會逐漸找到更符合專業要求的公司,讓整體市場也會逐漸往更好的層次邁進。

目前也推薦我自己的服務,如果你尚未確定答案,也歡迎初次線上諮詢,來線上聊聊,針對自己的狀況做選擇,服務諮詢點此→【職涯諮詢


願你在職場不再無力。如果你有生涯上的困難,歡迎私訊聊聊,也可以找昆陽做,最後祝你找到自己人生的嚮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