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r Another Map 手帳本
Or another map 手帳以簡約質感的美學,舒服的留白,及充滿人性的模板設計。 為你打造一份專屬的記錄空間,讓你在忙碌的日常中,找到屬於自己的自在節奏。 我們相信,手帳不只是工具,更是一種生活哲學,全新心體驗 ,邀請你,一同體驗與自己更自在的關係。 PS.顏色以實物為主,稍微有些色差,僅請見諒
時間是我們最公平的資源,每個人一天都只有 24 小時。然而,對於現代人而言,時間管理常常成為壓力的源頭,尤其在快速變化的職場與生活節奏中,如何有效掌握時間並非易事。
而更準確來說,時間無法管理,能夠管理的是我們的目標、精神與專注力。
人資與職涯諮詢的工作,儘管都是我喜歡的但處於常常主動加班、責任過度。雖然成就感驅使我努力完成更多事情,但這種無止境的「熱情+責任」的混合驅動,讓我難以停下腳步,導致過勞狀態。長期處於高度腦力與身體負荷中。
進而呈現出每天忙碌不堪,卻常有一種「事情永遠做不完」的無力感。即使有短暫的空閒,滑手機、發呆的低回饋活動並未帶來真正的放鬆,反而引發更多的煩躁與焦慮,讓我感覺自己在被動應付生活,而非主動創造生活。
2024 年對我而言,是一個不斷嘗試在尋找平衡的過程:在繁忙的工作、副業穿梭,非常容易感到身心被耗盡,我過度依賴大腦去處理各種複雜問題,卻忽略了心靈和身體的需求。長期的壓力讓大腦不堪重負,身體也開始傳遞疲憊的訊號,而我卻選擇性地忽略它們,往往注意到時,就是Burnout的狀態。這讓我意識到我需要做些改變。
ps.燃盡症候群(Burnout Syndrome)在與工作或生活壓力相關的情況下,這是一種心理與生理同步崩潰的狀態,當過勞與壓力使身體與心智雙重透支,最終導致整體能量枯竭。
外顯的狀況是越來越不容易睡著、已經報復性熬夜頻率增加,已經身體的發炎反應造成皮膚狀況每況日下。當時的選擇是除了減少工作量之外,也開始思考這些成因。我可以怎麼做調整呢?
我發現這樣不是辦法,雖然我有時候選擇不工作,躺在床上耍廢或是出門走走,但內心的工作目標與焦躁感仍然無法消散,耍廢雖然暫時的不再消耗精神,但並沒有因此充電。後來我才意識到:
真正的休息並非「耍廢」,而是通過有意識的活動恢復腦身心的平衡。我認知到,與其漫無目標地滑手機,不如安排積極地放鬆,像是冥想呼吸、運動、與朋友好好聊天吃飯,或者簡單地散步,這些看似小事的行動,反而能帶來更大的放鬆效果。
以及把環境變得更有生活感,我開始認真的掃地拖地、整理家裡、把一些隱形讓我不舒服的因子給減少,然後增加一些布置。
如果你是一個成熟的工作人,你會知道「工作沒有一天會做完的」,如何安排任務是每個工作者都需要學習的課題。而時間是不會特別給你安排休息點的,我們必須自己去調整自己的工作與休息的節奏。
面對大型的目標時,我開始學會任務拆解幫助我逐步化解壓力,讓每一步都更具體、更可行。我使用專案管理的方式,將「年度目標」拆解為「季與月目標」再到「每日行動」,從任務拆解中找到掌控感,我就可以明確地掌握每天的行動。
時間管理的核心是節奏感,而非塞滿每分每秒。我在每天就規劃 2-3 件核心任務,其中包含工作與生活的事項,將重要的是情先完成,其他次要的任務則慢慢做,而我也開始書寫手帳,從日常的規劃中,慢慢地從手帳中學會掌握節奏感。
Or another map 手帳以簡約質感的美學,舒服的留白,及充滿人性的模板設計。 為你打造一份專屬的記錄空間,讓你在忙碌的日常中,找到屬於自己的自在節奏。 我們相信,手帳不只是工具,更是一種生活哲學,全新心體驗 ,邀請你,一同體驗與自己更自在的關係。 PS.顏色以實物為主,稍微有些色差,僅請見諒
透過這些調整,我開始感受到與時間相處的微妙轉變,平常都沒有注意時間,沒有注意自己的身心狀況,但開始注意時間時,我開始更有意識自己的腦身心狀態的變化。
這段旅程的關鍵在於:
時間不再是我努力追趕的目標,反而成為陪伴我完成目標的工具。與時間做朋友,讓我在繁忙的工作中找到喘息的空間,也讓我更加珍視自己的身體與心靈。